什么叫有复利的事情呢?大家都知道复利就是“利滚利”,前面产生的利息可以不断积累下来,可以利上加利。那么有复利的事情就是前期的工作积累可以对后期工作持续产生效用,能够提升后期的工作,能够从前期的工作中不断获利。每一次的努力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积累,到了一
什么叫有复利的事情呢?大家都知道复利就是“利滚利”,前面产生的利息可以不断积累下来,可以利上加利。
那么有复利的事情就是前期的工作积累可以对后期工作持续产生效用,能够提升后期的工作,能够从前期的工作中不断获利。每一次的努力都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积累,到了一定阶段后就会量变形成质变,厚积薄发。
众所周知,人的精力和时间是有限的,因此我们不能将有限的精力和时间随随便便地浪费到一些简单重复的地方。而是应该在能够产生复利的事情上多投入。
那么具体哪些方面是能够产生复利的事情呢?比如律师、医生和作家的工作都是最能体现复利的价值的工作。
大家知道杏林高手就是代指医术很高的人。杏林高手这个词是怎么来的呢?相传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医董奉,医术高明,他为贫苦百姓治病从不收取任何费用。病人康复后会在他家后面栽种杏树,重病治愈者栽种三五株,小病治愈者种植一株,不知不觉几年后他家前后都栽满了杏树,形成了一片杏林,之后病人求医,一看便知,他的医术就很高超。人们便用杏林高手来形容董奉。现在则用这个词形容医术高超的医生。
我们去医院找医生看病,都希望看名医,或者是年纪比较大、资历比较深的主任医师。因为他们经历的临床病例更多,经验更加丰富,医术更加高超。其实这个经验就是复利,前期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积累是有价值的,久而久之是能够产生复利让人受益一辈子的。
律师也一样,经手的案件,打过的官司多了,积累了足够的经验值,往后再遇到同类的案件有了之前的参考,应对起来就容易多了,更加得心应手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越往后工作越轻松。
所以我们选择工作,也应尽量选择有复利效果的工作。这样,工作十几二十年,人到中年后,虽然我们的精力无法跟年轻人比,年轻人能够每天投入十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工作、加班,但是因为我们前期有了积累,能够轻松地应对我们的工作,毫无压力,而且赚得还比年轻人多。
像律师和医生这类职业都是资历越老越吃香,工作时间越长越轻松。后期看起来都毫不费力其实都是靠的前期默默积累。
作家就更不用说了,有的作家前期创作十几年可能都名不见经传,得到的稿费也很微薄,甚至难以养活自己,还得干点副业贴补家用。大部分作家都是在四十岁、五十岁之后才有一些成就的。但是,只要有一部作品能够成为畅销书,就足够他们后半辈子衣食无忧了。
据说《活着》这本书卖了2000万册,每年给作家余华带来近千万的版权收益。他说他是靠《活着》活着的。
即使不能成为作家,只是做一个写作爱好者,或者投稿发表文章,也是一项可以产生复利的事业。
有位自媒体写作人说,她在纸媒时代写了一千多篇文章,很多文章她自己都记不清了,但不时有报纸杂志以及图书转载,每个月还能带给她几千元的收益。
那些让人羡慕的高收益,其实都是从最小的地方一点一滴开始积累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爆发。就算没有爆发,积累的那些东西,也可以让一个人获益匪浅。
在生活中,很多事情也都是有复利效应的。读书也好,运动健身也是,都需要我们每天坚持。每天坚持一小时,一个月就是30个小时,一年365个小时,三年就超过了1000小时。这样一点一滴积累,每天进步一点点,三五年之后,我们就会腹有诗书气自华,体态更加轻盈,身体更显年轻。
有人可能会说,读过的书时间久了也会忘记,那还需要多读书吗?其实早年读过的书,没有刻板记下,也不会全部忘记,而是尘封在记忆里。那些读过的书,通过记忆的沉潜,潜移默化地提升着我们的认知。所以,读书是有复利的,运动就更不用说了。
大家都或多或少地听到过,“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个说法。大概的意思,就是在一个领域努力一万小时,可以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或者顶级高手。
不是说我们每个人都要成为专家或者顶级高手,但是我们需要知道,当我们选对了方向然后朝这个方向努力耕耘,坚持付出是有价值的,不会一无所获。
但是从事有复利的工作,追求的是不疾而速,既每日坚持,日拱一卒,沉下心来慢慢地磨炼。慢就是快,没有什么比水滴石穿更快。
耐心积累,持之以恒,到最后这一件事带来的收益,可以让我们一辈子都受益匪浅,这就是复利的效果。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byujiang.com/634.html